杏耀在线注册官网:37年演出千余场 为什么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成为经典?
《霸王别姬》是梅兰芳艺术生涯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目之一,也是京剧艺术的璀璨明珠。据梅兰芳介绍,他在1922年至1959年37年演出了1000多部《霸王别姬》。为什么经典成为经典?如何培养艺术大师?
1月10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京剧《霸王别姬》在上海历史博物馆首次亮相。作为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通过《霸王别姬》相关珍贵形象和文物展示,向公众展示了梅派经典剧《霸王别姬》不同时期舞台的外观和创作过程,展示了梅派的表演特色,诠释了梅兰芳排练新剧的创作精神。
几易其稿,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打磨淬炼
《霸王别姬》于1922年2月15日首演,农历正月十九。根据现场展示的首映式,梅兰芳在第一阶段首次表演。他回忆说,他选择这里是因为他可以有更多的人:通常第一阶段最多卖50%的座位是好的,所以北京的班级不想在那家餐厅表演,只有义务戏才能满座。这一次,霸王别姬也满了。
自1922年首映以来,《霸王别姬》一直广为流传,甚至出国前往欧洲、美国和日本。在37年的演出中,梅兰芳与七位霸王合作。杨小楼、沈华轩、周瑞安、金少山、刘连荣、袁世海、王志奎都是著名的京剧武术生涯和花脸生涯大师。在本次展览中,梅兰芳与七位演员合作表演,并整理了合作过程。
由此可见,舞台上的成功体现了梅兰芳及其团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在过去的37年里,《霸王别姬》经常扮演常新,在剧本、歌唱、外表、舞蹈美等方面不断改进,最终成为经典。以剧本为例,自首映以来,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完善。
根据梅兰芳的自述,初稿有20多个,逐渐打磨精简,到1936年减少到12场,新中国成立后减少到8场,然后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增加到9场。
京剧《霸王别姬》首映百年摄影展是梅兰芳纪念馆首次以剧目为主题策划的专题展。馆长刘震说,梅兰芳的经典剧
精益求精,实现梅派表演艺术的经典
在《霸王别姬》中,于姬剑舞是全剧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这是于姬对霸王情感最强烈的表达,也是于姬对霸王的庄严告别。舞剑的位置被四个角和中心包围,成为梅花图案。如果舞蹈步法不够准确和严格,它会给观众一种不完整的感觉。在排练《霸王别姬》之前,梅兰芳请了一位武术老师教他太极拳和太极剑。此外,她还从冯二爷那里学到了舞剑和卖马。精致的身材和复杂而强烈的情感使剑舞成为《霸王别姬》的核心,也成为梅派表演艺术的经典场景。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13张梅兰芳剑舞的剧照,与《访美艺术图谱》中的剑舞(画卷轴)一一对应,展出了梅兰芳家藏的剑舞练习照片,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梅兰芳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梅兰芳用过的双剑陈列在展柜旁边。这把剑是梅兰芳给王熙春的礼物,后来王熙春的妹妹王熙苹捐赠给梅兰芳纪念馆,非常珍贵。
梅兰芳出的梅兰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单和演出合同,讲述了他与上海的深厚渊源: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虽然挂了两张牌,但在报纸和粉丝中引起了轰动,并在演出结束时以《穆柯寨》的大轴歌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当时不到20岁的梅兰芳来说,这是他从名鹊起走向独立的里程碑。他自己也说过:我第一次在上海表演,是我一生戏剧发展的重要关键。
除了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外,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霸王的复制品。这套戏服的原件和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鱼鳞甲和斗篷都是由谢杏生设计制作的。谢杏生曾回忆说:每次梅先生来上海,他总是要买一批戏服。例如,鱼鳞甲,他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很多次,每次都需要创新。
这次展览不仅是记忆,也是赞美,更是对当下的激励。它激励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脚步,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正创新’理念,真实‘东方之美’向世人展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记者。 李婷)